为持续推进县乡人大规范化建设,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开展镇级人大“一镇一特色一品牌”创建工作,各镇(街道)人大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
图为:市人大常委会督导组到澜河镇指导“一镇一特色一品牌”创建以及“三化”建设工作
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谋实策。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一镇一特色一品牌”创建工作,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对条件成熟、亮点突出的镇级人大首先创建,并召开全市镇(街道)人大工作现场会,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市镇(街道)人大“一镇一特色一品牌”创建工作。2022年1月,我市首次组织在全安镇召开全市镇(街道)人大工作现场会,对“一镇一品牌一特色”创建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镇(街道)结合实际情况打造特色品牌,正式启动创建工作。
精心组织,创新驱动出实招。找准工作切入点,确定亮点工作主题。各镇(街道)人大立足自身实际,聚焦人大监督、发挥代表作用等方面找准切入口,并向同级党委请示汇报,确定主题。深入调查研究,精心制定工作方案。确定主题后,认真研究特色工作的可行性与创新性,在经过反复论证和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每个镇(街道)提出了1至2项创新亮点项目,确定独具特色的人大工作品牌。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精心组织召开工作现场会。截至2022年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已组织召开三次全市镇(街道)人大工作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对“一镇一特色一品牌”创建试点的经验进行推广,切实激发各镇(街道)人大创建工作热情。
强化督导,合力推进重实际。为切实推动全市各镇(街道)人大创新亮点工作有序开展,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6个督导组,每个组负责3个镇(街道),由常委会领导担任组长,对各镇(街道)人大规范化建设以及创新亮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协助解决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难题。通过有效的督促指导,推动各镇(街道)人大特色亮点工作顺利开展,把市人大常委会对“一镇一特色一品牌”创建工作的决策和部署落到实处。
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求实效。市人大常委会以深入推进“一镇一特色一品牌”创建为契机,打造一批优秀的代表联络站,通过推动示范点“三化”建设,带动提升全市代表联络站建设整体水平。推进标准化建设,统筹省人大专项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按照“六有标准”对各镇(村)代表联络(中心)站进行提档升级,科学建设村级代表联络站,完善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截至2022年8月,我市已建立18个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72个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推进规范化建设。人员配备规范化,各代表联络站都配备站长、副站长和工作人员各1名。
同时,精心制定代表进站接访计划,开展接待选民和代表主题活动,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在今年7月代表主题活动月期间,全市累计有1100余名四级人大代表参加了这次主题活动,共组织代表小组活动62次,接待群众780人次,开展视察调研25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62条。
近年来,我市各镇(街道)人大结合本地实际,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提升人大监督成效等方面勇于探索创新,主动担当作为,涌现出许多工作亮点,基本形成“一镇一特色一品牌”的工作格局,展现了镇级人大智慧力量。如全安镇推行人大代表进网格履职管理方式,建立健全闭会期间镇人大主席团、人大代表联络站、选区群众工作网络体系,代表履职成效明显;主田镇将全镇58名人大代表户统一挂牌“亮身份”,让群众能够更方便地反映他们的难点痛点,得到了群众们的一致好评;黄坑镇创新实施“1234”监督,对各村委会以及窗口服务部门监督考核,推动基层人大工作提质增效。
接下来,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在各镇(街道)轮流召开现场会,进一步巩固提升工作成效,推广一批镇级人大特色亮点,促进全市各镇(街道)人大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南雄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不断开创南雄人大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