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重要发布 > 报告计划

南雄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表日期:2023-02-10 来源: 作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2023210日在南雄市第十六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南雄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李指源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会议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南雄应对风险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坚定平稳发展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以及多起本土疫情、历史罕见洪涝灾害、持续高温干旱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韶关市决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稳增长、防疫情、保稳定、惠民生,以空前的力量和超强措施抓好各项工作,逐步扭转了经济下行趋势,推动南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健康。

(一)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增长2022年,我市深入贯彻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认真落实全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但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疫情、洪涝、干旱等超预期因素叠加影响,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2.3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预计第一产业预增加值37.5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9.2亿元,同比下降2.7%第三产业增加65.5亿元、同比增长1.1%

(二)工业发展提质增效2022全市实现规上工业产值92.4亿元2021年基本持平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对精细化工、竹纤维、陶瓷建材等传统工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4亿元。大力培育工业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园区主战场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实现工业增加值10亿元增速3%园区一期完成置换项目4个,完成246亩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工作二期东拓片区建设有力推进,规划面积11000亩,首期规划开发3589成功列入全国31个发展农药产能重点园区之一、是广东省唯一入围园区;涂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组建“6+6”招商队伍,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0个,合同投资额117.6亿元,新开工项目61个,新竣工项目41个,完成年度投资额28.1亿元。

(三)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62.6亿元、同比增长3.7%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2.7万亩,成功打造建设面积423宜机化示范区。巩固传统优势产业,春种黄烟6.1万亩收购烟叶17.2万担、收购金额2.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成功申报创建了丝苗米(扩容提质)、生猪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烟稻、辣椒、南药、嘉宝果等千亩以上特色产业有力发展。南雄牛肉干”“南雄五黑鸡入选2022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持续推进。规模化养殖场转型升级有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顺利建成

(四)市场消费逐步企稳202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亿元,同比增长0.5%。全年接待游客8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2亿元。统仓共配物流体系、区域公共品牌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扎实推动电商事业稳定发展。促进旅游消费,开展2022驿道雅集·一路梅花一路诗等系列活动。深化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深掘利用红色资源,顺利推进入粤第一仗展示园建设”“红军过粤北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南雄段)建设”“水口战役遗址群保护利用3个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打造红色精品旅游品牌。

(五)项目建设推进有力2022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69亿元其中4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3%4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84%24个韶关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9%雄信高速有力推进,佛岭隧道顺利贯通,水南桥头至莲开净寺道路竣工通车,华电南雄园岭80MW、赤马50MW农光互补项目顺利实现并网发电工业园建设、国家储备林、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六)财政金融稳步增长。2022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8.9%。成功争取上级资金51.6亿元,其中11.2亿元新增专项债券资金全部完成实际支出,债券资金使用效益达到举债既定预期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1亿元、同比增长10.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9亿元、同比增长22.6%

(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以上天数占比98.8%。饮用水源水质综合评价达到国家I类标准。积极推进碳达峰行动,督促我市碳排放企业做好碳排放报告核查和配额清缴工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工程均完成竣工初验并组织项目实施单位编制项目结算资料。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三大块项目建设交工验收工作完成741个;进一步提高辖区污染物规范化治理,提高城镇污水管网处理污水能力

(八)民生工作有力推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机制,民生领域财政资金支出占比达85%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扩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增加优质义务教育学位540个、学前教育学位270个。完成南雄市第三小学改扩建及凤凰天境幼儿园新建工程,顺利推进湖口等一批乡村小规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造工程,提升乡村教育整体质量。中等职业学校搬迁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校内课后服务实现双覆盖。全面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力度,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00人。社会救助保障不断提质增效,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快创建国家卫生市,成功通过省卫生城市韶关市级考核验收评审。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深入推进南粤家政”“广东技工”“粤菜师傅三项工程,城乡供水工程进展顺利,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一期)二标段、博物馆、廻澜门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平稳推进,其它民生实事有序开展。

2022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疫情多发洪涝灾害、高温干旱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影响,我们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县域经济活力不强,缺少龙头企业和能改变地方产业发展格局的大企业,新兴产业对经济支撑作用不够,全市人均GDP不足韶关市平均水平的70%受疫情和一些超预期因素的影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原材料和燃料价格普遍上涨,导致部分核心企业生产产能下降,影响规上工业出现负增长。三是房地产项目持续低迷,开发投资回升动力偏弱,持续增长的基础较薄弱是招商引资力度仍需加大,已签约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外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增长乏力,企业增资扩产信心不足,投资意愿减弱。是收支缺口持续加大。增量留底退税进入高峰阶段,非税收入增长乏力,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明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23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南雄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窗口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雄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认清当前所处历史方位,对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擘画,在新起点上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及省委书记黄坤明在韶调研指示精神,全面落实韶关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韶关市委三大战略、六大行动、三大提升部署要求,落实南雄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生态绿色为底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南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对接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发挥苏区优势,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综合分析外部发展环境及我市发展基础,从实际出发,建议2023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及重点建设项目安排如下:

(一)主要指标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

——农业总产值增长7%

——工业总产值增长1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森林覆盖率达65.99%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

(二)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2023年我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安排43项,总投资300亿元,2023年度计划投资60亿元。重点预备项目22项,估算总投资145亿元。其中,申报2023年省重点正式项目4个,总投资29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3.5亿元;申报省重点预备项目2个,估算总投资69亿元。申报2023年韶关重点正式项目20个,总投资108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13.3亿元;申报韶关重点预备项目20个,估算总投资166亿元。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为实现我市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重点做好以下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全面推动产业发展无工不富的理念,推动南雄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大发展。一是全力推动工业发展。加大力度推动15个项目增资扩建推动彤置富、华电等企业稳产达产,推动星河无机盐迪福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机汇、羽涛等一批续建项目加大投资力度确保乐华陶瓷二分厂建成投产。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澳华高端新材料、汉和储能电池整市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新增产值超5亿元企业1家、亿元企业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二是狠抓平台建设,坚持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平台,积极推进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及省级特色产业园创建。高新区一期深入实施腾笼换鸟,完成6家闲置和低效用地企业置换,盘活土地300亩以上。高新区二期大力提升承载能力,做好东拓首期建设区前期工作,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整体风貌。推进国家林业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完成800亩连片成熟用地产业招商目标,引进提取竹叶黄酮技术、银杏生物医药产业链等优质项目,推动竹基纤维新材料项目竣工验收。抓好高新区三期建设,启动绿色植保产业园建设,引进10家绿色植保企业并动工建设。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积极推进小分队靶向招商、产业链定向招商、清单式目标招商,形成全民大招商格局。充分挖掘和统筹全市、特别是乡镇的资源和闲置资产,实施引优引强攻坚行动,打好线上线下招商组合拳。加快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项目引进流程,提升招商工作实效。

(二)坚持项目为王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谋划。突出项目攻坚年主题坚持项目为王导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有效投资快速增长,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一是要聚精会神谋项目。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掌握国家、省以及韶关市重大项目布局方向,紧盯工作短板,科学谋划一批符合政策要求、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链条效应明显、带动作用强的好项目、大项目,动态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库。不断提升入库项目的质量和成熟度,确保债券资金投放时能够申报上、批的了、接得住、用得出,充分发挥债券资金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全年投资平稳增长。要全力以赴推项目。全力推动我市43个年度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抓好房地产项目、新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园区重大工业项目推进,抓好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北城区商业商住综合体等项目推进,力争完成全年重点项目投资60亿元以上、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亿元、增长10%以上。三是加强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全力破解项目建设要素制约。落实重点项目领导挂点督办、挂点联络制度,发挥重大项目并联审批专班作用,健全部门协同、紧密高效的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及时解决存在的征拆、资金、用地、用林、用能、环评等突出问题,确保重大项目落地快、推进快、见效快。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一是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持续推进北城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建设北城区商住商业综合体。继续实施县城品质提升“439”行动,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地下停车场、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排水管网改造、城乡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等工程,建成生活垃圾终端智能分类处理项目。严格城市管理执法,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二是促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试点,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纵深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核心景区提档升级,积极打造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园。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民宿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全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南雄段)建设,稳步实施长征历史步道、入粤第一仗展示园、三年游击战展示园等项目建设,开发利用龙华山、青嶂山温泉,打响温泉康养旅游品牌。分类推动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核心发展区的雄州、珠玑、全安、湖口、古市等镇(街道)连片融合发展,做大镇域经济总量,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支持重点发展区的乌迳、坪田、界址、水口、南亩、黄坑、邓坊、油山等镇盘活现有资源,做强传统特色产业;支持生态发展区的主田、江头、帽子峰、澜河、百顺等镇加快促进资源资产价值化、生态产业化。核心发展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发展区每个镇(街道)新增招商项目及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分别不少于5个、3个和1四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五个振兴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完成粤赣驿道示范带(珠玑段)建设。守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实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积极创建南雄盆地大型灌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大力推进南药、丝苗米、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稳步扩大黄烟种植面积,发展壮大脐橙、茶叶、中草药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50个行政村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其中15个达到50万元以上。五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完成“139+”美丽圩镇建设,不断优化教育、医疗、托幼、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完成省农村供水三同五化试点创建工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原享有的三权,强化农业转移人口五有保障着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以更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坚决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要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一是持续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全面落实林长制,管育并重抓好林分优化、林相改善,2023年完成森林抚育6.9万亩。全力打好广东粤北南岭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收官战,加强河湖治理与保护。持续优化绿道、碧道、古驿道,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有序推进小水电分类整改和绿色转型。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推进园区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开展扬尘专项整治,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确保空气质量六项监测指标全面达标。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南雄市镇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清理整顿和规范化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南雄市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和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持续开展水污染物减排工作。继续加强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升垃圾焚烧、建筑垃圾、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率高质量推动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化。全面摸清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闲置国有资产等情况,统筹做好国有土地出让,积极开展拆旧复垦、水田垦造及指标交易,有序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大力发展银杏、毛竹等林下经济,谋划建设国家银杏现代产业园和国家林业银杏生物产业基地系统谋划开展双碳研究工作,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推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路径走在韶关前列。

(五)以更高水平推进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谋划更多本级改革事项。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完成政务信息数据展示中台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套标准进一步贯彻落实《南雄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方案》,围绕南雄营商环境指标弱项落实整改措施,积极回应企业诉求、解决痛点难点堵点、提升企业获得感与认同感。三是加快创建粤赣区域合作试验区。加强与赣州市对接,围绕红色文化传承、产业协作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共保联治、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谋划推动一批可合作的重大项目落地,努力打造新时代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样板。

(六)以更实成果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是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双减工作,巩固学前教育“5085”工程成果,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机制和运行模式,持续加强基础教育学位建设,新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整合全市医疗资源,科学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专科能力提升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县域高难度高水平医疗救治能力。加快以治疗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落实县域住院率85%左右,基层就诊率65%左右的医改目标。三是持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实现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推进实施基本养老托育服务供给制度,在城镇建设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打造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两项等补助标准。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健全慈善事业保障机制,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城乡低保、残疾人和流浪乞讨人员等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工作。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相对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四是推动其他民生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工作、危险物品、重大疫情、防汛抗灾禁毒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管和排查力度,坚决遏制和严防各类事故发生。进一步加强工青妇、民族宗教、粮食安全、外事、统计、气象、保密、物价、节能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2023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2023年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埋头苦干、破解发展难题,乘势而上开创南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顺利完成我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附:1.关于落实南雄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

议决议的情况

2.主要指标及术语简介


附件1

 

关于落实南雄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次会议决议的情况

 

2022225日召开的南雄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对我市《关于南雄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进行了审查,会后下发了《南雄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南雄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提出了四点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贯彻落实,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发展

招大引强有新成效,增设南雄驻东莞南城招商办事处,组建“6+6”招商队伍,高质量推进产业链招商,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0个,合同投资额118亿元,新开工项目61个,新竣工项目41个,完成年度投资额28亿元。积极推动工业发展,对精细化工、竹纤维、陶瓷建材等传统工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4亿元。大力培育工业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

、抓项目投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我市202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69亿元。全市4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3%4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84%24个韶关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9%雄信高速有力推进,佛岭隧道顺利贯通,水南桥头至莲开净寺道路竣工通车,华电南雄园岭80MW、赤马50MW农光互补项目顺利实现并网发电工业园建设、国家储备林、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三、新型城镇化有力推进

2022年,我市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原享有的三权,探索三权退出新机制,激发农民三权退出后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化农业转移人口五有保障,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住房、创业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权利;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镇吸纳就业能力,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切实增强。

四、民生实事稳步推进

2022年全年民生领域财政资金支出占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民生实事有力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扩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增加优质义务教育学位540个、学前教育学位270个。加大力度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创建国家卫生市全面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力度。社会救助保障不断提质增效,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供水工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一期)二标段、博物馆、廻澜门遗址公园等民生建设工程平稳推进。

 


附件2

 

主要指标及术语简介

 

1.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货币表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的最主要的综合指标。通常讲的经济总量指的是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指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有三种方法:从生产角度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之和;从收入角度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之和;从支出角度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之和,消费、投资、出口被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计算,其等于本国(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预计)完成数一般以当年价计算,增长数按可比价计算。

2.产业

根据国家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前我国产业部门划分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具体含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具体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各行业划归为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结构是指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例或比重,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构成的重要指标,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3.增加值

增加值指常住单位生产(或服务)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折旧)。从生产角度计算,它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从收入角度计算,它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这个指标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满足他们生活需要的情况,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方面的重要指标。

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是指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上级政府对本级政府的税收返还、转移支付和下级政府的上解收入。

5.固定资产投资额

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指标。按现行的投资计划管理体制分,固定资产投资额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按投资构成分为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购置、其他费用(含土地购置费、设计费等);按所有制性质分为国有单位投资、城乡集体经济单位投资、其它各种经济类型的单位投资和城乡居民个人投资。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的总和。这个指标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满足他们生活需要的情况,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方面的重要指标。

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城乡居民在调查期内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8.发展速度、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也称为发展指数,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根据两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的对比而得。由于比较的基期或标准时期不同,发展速度可分为定基(即根据需要把对比的时期固定在某一年份,如1949年、1978年、2000年等)发展速度和环比(即对比的时期为报告期的上一年)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是反映社会经济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的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目前,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程度,一般用使用增长速度。

9.“6+6”招商队伍

即组建6支由市领导+相关责任单位组成的产业链招商小分队6支由市领导+相关部门+镇(街道)组成的招商小分队。

10.新型城镇化

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11.农村供水三同五化

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

12.县管校聘

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实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定期实施教师聘任,从而将教师从过去的学校人变为县域内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13.河长制

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地方党政领导河湖管理保护主体责任的一项制度创新。河长制以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为主要任务,通过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14.数字政府

数字政府是指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实时信息发布、各级政府间的可视远程会议、公民随机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电子选举(或称数字民主)等等。是一种遵循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的新型政府运行模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