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 > 建党100周年 > 红色南雄故事

竹竿送盐粮

发表日期:2021-06-21 来源: 作者: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竹竿送盐粮

“梆梆梆”,富有节奏的敲击声又在山谷响起。

一道矫捷的身影从密林里窜出来,三步并两步地来到了发声处。一个铺满草的竹篮子放在路边的隐蔽处,神秘人拎起竹篮,转身消失在了树丛中。

竹篮子里有个夹层,上层是草,下层是饭。

这是1934年的深秋。红军长征走后,留守在南方坚持游击战的陈毅,带领战士们来到了广东南雄和江西信丰、大余交界处的油山,躲进了山谷深处一个叫金星岩的山洞里。金星岩上面有一块突出的巨石,下面有一股溪水,四周的松树、杉树、桉树、枫树、银杏树等密密匝匝依偎在一起,人迹罕至,是个隐藏行踪的好地方。敌人对红军的“围剿”越来越紧,陈毅和战士们常常转移阵地,有时一连几天都吃不上饭。

金星岩附近有一个小山村,村里有一个贫苦的中年妇女,叫谢细妹,在听到红军吃饭困难的消息后,她就自告奋勇为陈毅送饭。说起来,谢细妹还和陈毅是老熟人呢。原来,陈毅在一次战斗中腿部受重伤,因为缺医少药,腿伤时常复发,谢细妹和丈夫刘汉光冒着巨大危险,邀请陈毅到自己家中居住,为他治疗腿伤。陈毅住在谢细妹家的阁楼上,一边治伤,一边指挥游击队作战。一天,陈毅正在屋后的大树下看书,谢细妹在家门口的池塘洗衣服,突然发现敌人进了村,很快就到家门口了。她来不及报信,一时急中生智,就一边丢石头骂狗,一边大声喊:“你这只癫狗叫什么叫,这么多国民党兵来了,会把你劏(杀)了吃掉的!”陈毅听到了,赶紧转移到茂密的树林里去了。

为了保密,谢细妹在送饭的竹篮里做了一个夹层,夹层上面放着猪草。要是有人问她去哪儿,她就说“打猪草”。为安全起见,陈毅告诉谢细妹:“以后来送饭时不用喊,你敲敲竹子就知道了。”所以饭到了,她就用竹子敲出“梆梆”的声音作为暗号。谢细妹的饭是用去掉谷皮的糙米做的,菜也是没一点油星的芥菜煮汤,可这是她家最好的饭。

一次,战斗打得很激烈,敌军看到人影就开枪射击。谢细妹抄小路送饭,敌人的子弹在她头顶上啾啾地飞过,她就地一滚,躲进旁边的一个旧坟洞里。等到枪声稀疏,谢细妹从坟洞再爬出来时,唉呀,原来刚才一滚,饭菜都撒了一地!这可怎么办?她左想右想,摸到了身上藏着的一袋米。没有锅头煮饭,她就用竹筒来煮。竹筒烧焦了,饭也煮熟了。她把竹筒饭藏着,送到游击队活动的山里,并按照预先约定的信号,通知游击队去取。

为了切断红军和群众的联系,敌人实行经济封锁,又限制群众购买粮食、食盐的数量。谢细妹和群众便采取分散的办法,由许多人分开出去购买,然后再以上山砍柴、进坑耕田为名把粮食、食盐送给游击队。她把竹竿内的竹节捣通,装进大米、食盐等后作扁担使用;又把挑牛粪的木桶改装成两层,底层装大米、蔬菜,上层装肥料作为掩护。敌人强迫群众搬家,谢细妹就在搬家前把粮食、干鱼和豆豉埋藏起来,交代留下的老人转告游击队自己去拿。正是因为有了谢细妹和许许多多支持红军的群众,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