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 > 建党100周年 > 红色南雄故事

抢割早稻支援红军

发表日期:2021-06-21 来源: 作者: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抢割早稻支援红军

1932年7月8日,中央苏区保卫战——水口战役,在南雄正式打响。一时间,水口被接连不断的枪声、炮声、厮杀声包围着、笼罩着。这天,太阳很好。水口云西钟屋村的村民们一如往常地在村内劳作。

突然,一个小伙子急匆匆跑回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对正在田里劳作的人们大声喊:“前面,有军队过来啦!大家,快,快回屋里!藏好!躲好!”他边跑边喊,话没说完,村民们就像见到了妖魔鬼怪一样,一窝蜂地丢下工具跑回家里,把门窗关得死死的。

村里人当然没见过妖魔鬼怪,但他们却见识过国民党军的厉害。这些年,他们亲眼见到许多村被屠杀,有的一家老小连一个活口都没有留下,原因只是村里有人参加了共产党的游击队,或者只是接济过游击队。屠杀以后,敌人还要放火烧村,圆岭、上朔、大兰、黄地等村庄,几乎都成了废墟。

所以,当大家听到有军队进村的时候,家家门户紧闭。外面无论怎么敲门,屋内都像没人似的,不敢作声,也不敢开门。

这时,有个靠在门前的老汉,透过家中的门缝发现来的军队似乎不是国民党军,而是带着八角帽的红军。他壮了壮胆子,缓缓地推开房门。一位约莫十六七岁的红军小战士,看到房门开了一条缝,就快步走过来,和颜悦色地对着老汉说:“老人家,别怕,我们是从江西那边过来的,我们是工农红军。”

“真是红军?你们真是红军?”老汉谨慎而又胆怯地问。

“对,我们真是工农红军。”小战士说。

老汉见小战士言辞恳切,便将提着的心放了下来,开了门。门一开,他立刻看到外头还有一百来个红军——其中的二十几个似乎是受了伤的。老汉皱皱眉,跑到街上大声喊起来:

“大家不要怕,是红军,不是国民党。”各家各户听到老汉的声音,都纷纷打开了房门。原来这个老汉不是外人,而是村里的长老钟老。

村民们立刻帮着红军将伤员抬到了村内的两座祠堂里。这两座祠堂相互紧挨,一座是三进式的,另一座是两进式的,出入方便,位置宽阔,刚好适合救援。

看见伤员们鲜血直流,疼痛难捱。村民们赶紧将家里能用的布料找出来给红军们包裹止血。一些懂点草药知识的,就到村子后面的山去采药给红军用。他们又将祠堂内神龛后面的门板拆下来,让受伤的红军躺在上面。三四米高的木门板,又高又沉,要好几个人帮着,才能拆下来搬走。

一个扎着两根小辫子的女娃娃跑进祠堂里,将手里紧紧抓着的几根鸡内筋、鸭内筋小心翼翼地递给了一位躺在门板上的小红军战士,说:“哥哥,哥哥,听货郎牯说,这个能入药,给你吃,就不痛了。”还没等战士拒绝,她就把东西放在哥哥的手边,一溜烟跑走了。原来,村内的小孩平时常常会收集鸡内筋、鸭内筋,等货郎担到村里卖东西的时候,他们就拿这些东西去换点小零食。

天渐渐黑了。红军开始埋锅造饭。一位帮忙的农妇掀开了红军煮饭的大铁锅一看,顿时吸了一口冷气:锅里煮着的,除一点点碎米跟少量草根、野菜外,全是清水。

“这怎么行?”她一边说,一边马上叫村里人快回家拿吃的来。不一会儿,有人拿来了白花花的大米,有人拿来了绿油油的蔬菜和红通通的辣椒。有位钟大婶,把家里唯一一只老母鸡抓来,一定要给红军加菜。她愤愤地说:“这世道太不公平!咱们穷人的命活得连根草都不如,也就只有共产党,只有红军肯替咱们穷人出头!在前头替咱们拼命!他们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打得赢白狗子?”

是呀,连饭都吃不饱,怎么打得赢白狗子?乡亲们一合计,提议将祠堂对面20多亩早稻抢割下来支援前线。早稻还未完全熟透,还得过三四天才能收割。但是,前线的战士们不能再等下去了。

说干就干,第二天,红军和村民们一起下田抢割水稻。男人们有的提掐刀,有的拿镰刀,还有的拿短镢;妇女们也没闲着,有的掼稻,有的踩打禾机,有的摇风谷机,还有拿梿枷的;就连孩童也拿着畚箕装稻谷,还有的争着要和红军一起抬箩筐。经过一天的忙碌,终于将所有早稻都抢割完毕。

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还是没有人休息。一想到前方的战士还在挨饿打仗,大家哪里睡得着啊!大家彻夜踏碓,每弄出一些米来,就马上送进大铁锅里煮。有些孩子精神好,也不睡觉,就蹲在铁锅旁帮忙递柴烧火。饭煮好后,马上用木桶装好,由村民和红军一块挑着,摸黑送去前线。当前线的战士们接到钟屋村送来的米饭时,桶里还冒着腾腾的热气。

水口战役结束后,因为有些伤员伤势较重,实在不便赶路,所以红军决定将一部分伤员留在老乡家里。钟屋村离水口墟有5公里,中间还隔着两个村庄,敌人来了,村民可以提前发出信号,村后又有茂密的树林可以躲藏,于是就有村民提议将受伤较重的同志留在钟屋村养伤。

红军领导批准了伤员留在钟屋村。临走的时候,战士们将自己身上所有的光洋、铜板留了下来,并打了一张借条递给了村民,说革命胜利后一定会回来还这20亩的稻谷。村民们哪里肯收,硬是将银元又塞了回去。钟老又对着全村老少说:

“共产党替咱们穷苦大众在地主豪绅那儿撕毁、烧掉的借据、欠条还少吗?今天,也该我们为自己撕一回了!”说完,他将手上的借条撕得稀巴烂。村民们纷纷响应,没有一个人留下借条。

红军大部队就这样离开了钟屋村,只有部分伤员在村里落下脚来。伤好以后,他们白天与村民一起劳动,晚上给村民宣传红军的政策。在养伤睡过的那两间祠堂里,他们用白石灰在墙壁上面写下了一句话:“粤军弟兄是农工出身,不要替军阀来打自家的工农红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