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 > 建党100周年 > 红色南雄故事

上朔村的红军井

发表日期:2021-06-21 来源: 作者: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上朔村的红军井

在南雄油山的上朔村,有一口红军井。

193410月,红军从江西出发开始长征。红一方面军从江西信丰进入南雄,因为一路奔波和打仗,战士们很疲惫,急需找个地方休整。上朔村三面临水,沟深河宽,村北是粤赣边界连绵几百里长的大山,山深林密;村内有坚固的城堡,而且村庄规模非常大,瓦房鳞次栉比,街巷纵横交错,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此外,上朔村还是南雄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和游击队的活动据点,群众基础非常好。综合起来看,上朔村是红军主力部队休整和宿营的最佳选择。

时值秋收,身穿大襟衫的村民们正在地里收稻谷、挖番薯。这时,红军的队伍进村了。村民们看见打头的战士手举红旗,肩背步枪,一队队的战士们虽然黑黑瘦瘦,但是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进到村子,为了不打扰村民,红军战士大部分都自觉地找祠堂、柴房、街道或者一些空旧的房子住下,也有一些战士实在找不到地方,只好住到村民家中去。战士们刚一放下枪,来不及洗脸,就有人主动挑起了扁担,有人抄起了扫帚,有人拿起了柴刀,加入到老百姓的队伍里干起活来。村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一位小战士利索地打好了水,正准备挑到村民家的缸里。他向下一看,哎呀,木桶里面的水怎么黄浊浊的!仔细一闻,还有一股子泥腥味。

  “班长,这井水好浑呀,还有一股腥味。”小战士对班长说。

   另一个战士看了看桶里的水,笑着说:“人要洗澡,井也要嘛。看样子这古井应该很多年没有洗过澡了。班长你看,那井栏都快垮塌了。”

“给井洗澡?”班长露出疑惑的神情。

“哎,就是淘井嘛。井水这样子,是因为长期没淘过。我以前在老家干过。”那小战士挺了挺胸脯。

“原来如此。”班长也放下担子。他皱了皱眉,又看了看忙活着的村民。现在是秋收季节,村民们肯定腾不出手来淘井。

只见班长站在井口边,大喊一声“集合!”,十来个战士就齐刷刷地站成了一排。班长一声令下,红军战士们就开始淘井了。追着战士们的几个孩子,围在井边又唱又跳:“红军叔叔帮我们洗井啰!红军叔叔帮我们洗井啰!”

十多个红军战士,有的用木桶一桶接着一桶把井里的水舀干;有的挥动锄头扩宽古井;有的上下配合用撮箕清淤泥;有的搬来青砖铺在井底;有的从山上抬来条石加固井栏。挖挖铺铺,敲敲打打,干得热火朝天。这一忙,就是一整天。到了晚上,月亮从山后面爬上来,清凉的月光洒在地上,孩子们都回家睡觉了,红军战士依然在干活。等到他们收拾得差不多了,鸡已经叫了第三遍。

第二天早上,当太阳的光洒在古井上时,早早来看红军的孩子们已经奔走相告了:

“井水变干净了!”

“娘,井水变干净了,还有甜味呢,你不信去尝一尝!”

村民们放下手中的活计,从四面八方跑到古井边。当看到清澈的井水,牢固平整的井栏时,个个交口称赞,激动不已:上朔村的老百姓,终于能吃上干净水啦!

孩子们一转身,又跟在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宣传战士后面。他正提着桶,拿着刷子,在墙壁上写标语呢。他写上一条,孩子们就跟着他大声读一条。在徐屋祠堂,小战士写下了有曲谱、有歌词的《当红军歌》,然后放下桶和刷子,一遍一遍教孩子们唱了起来: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

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谁来压迫人……

深受感动的村民们,转身进屋生火烧水,很快便给红军送来了热腾腾的米饭和御寒的衣物,还有的村民送来了鸡蛋、芋头、番薯、青菜,甚至自家榨的花生油。一个美丽的姑娘,更是把自己作嫁妆的布鞋、衣被、布料都抱来捐给红军。当然啦,红军是穷人的子弟兵,怎么能要她的嫁妆?班长婉拒了姑娘,那些实在拒绝不了的乡亲,也一个个打上欠条,承诺日后定当归还。

此情此景,让村中的富裕大户也坐不住了。再加上当地游击队和地方党组织的动员,他们也纷纷捐钱捐物,为红军筹粮筹款,不几天就筹得粮款三四万元。

红军离开了上朔,但是《当红军歌》却在村民们口中代代传唱。那口红军整修的老井,依然水源丰沛,依旧甘甜清冽。村民们给井起了个亲切的名字,叫“红军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