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 > 建党100周年 > 红色南雄故事

寄养的红军后代

发表日期:2021-06-21 来源: 作者: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寄养的红军后代

    在战争年代,兵荒马乱常给不幸的人们造成骨肉分离的人间惨剧。而忘我投入到革命斗争中的红军战士,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同样的难题。而能帮助他们的往往是那些善良而坚强,且对党怀有朴素情感的革命群众。在南雄市湖口镇的长市圩,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1938年中秋节前的一天,白木村村民地下党员何新达正和妻子沈罗田麻忙着农活,同村的游击队队长何永传突然来家找他,何新达原来是以为有工作要商量,没想到何永传开门见山对他说,有人要将女婴寄养在他家。因为孩子的母亲有三个要求:第一,不能把孩子放在集市码头上的人家。第二,寄养户不要有同龄上下的男孩。第三,女孩名字叫海峰,是妈妈起的,不能改。何永传思前想后,他觉得只有何新达夫妇合适。

    何新达和沈罗田麻当然明白何永传的意思,但消息来得太突然了,他们也知道,收养了这个孩子,不但会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追杀的危险,而且他们一时间也不能生孩子了。所以俩人瞬时间沉默了,何永传见状便说:“你们先考虑一下,我回头再来。”他刚要走,一直沉默的沈罗田麻却张口说话了:“不用考虑了,我们愿意。我们想要一个孩子,就是有点怕……”

    一天夜里,沈罗田麻把这个名叫海峰的女婴抱回了家。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怀疑,她假装产妇,在家做起了月子:头箍四方帕,身穿厚衣服,脚着布鞋袜子。家里也煮起了糖姜酒,炒起了蛋饭。但是,沈罗田麻没有奶水,只能给海峰喂饭汤。她便叫丈夫去讨别人家的奶水。第二天一早,何新达到自家外面的菜篮子里拿菜,发现里面藏着一包奶粉。以后的一段时间,他们每个月都能在篮子里拿到奶粉,有时还有小孩子的衣服。

    一天,一位陌生男子来到何新达家。他郑重地给了他们一些东西,还有一张纸条。他告诉何新达,这是一位大人物的孩子,要好好抚养,以后他们一定会来报答的。又指明可以凭这张纸条去一个地方拿钱。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再也没人送东西。沈罗田麻就抱着海峰到村里或其他地方讨奶水喝。

    同一个村的人是没有秘密的,特别是妇女之间。平时沈罗田麻待人很好,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不是沈罗田麻的孩子,但是又都承认这就是她的孩子。当有人怀疑何新达家孩子的来历时,大家都护着她,说:“就是她生的呀!”村里人还知道,这准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还有奶粉罐头吃。抚养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村民们也都为此捏了一把汗。

    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农村实施“五家联保”,若有联保农户被查出通共,必捉拿问罪,甚至是要人头。为了这个孩子,全村的人都很紧张。

    夫妇俩最担心的是保长。一天,保长特意来到他们家说孩子有共匪嫌疑,然而沈罗田麻却回答“谁家的孩子你不说是共匪家的?”保长找不到证据,只好恶狠狠地甩下一句恐吓的话“不要被我拿到证据,否则杀了你们全家。”

    之后,夫妻俩一听到白军来的风声,就背着海峰到沈罗田麻娘家躲。在这些东躲西藏的日子里,他们的日子越过越艰难,尽管有那个陌生人给的纸条,但在战乱的日子里,他们也找不到人拿钱接济。孩子缺吃少喝的,又正在长身体。为了不饿着孩子,何新达在干完农活后就到河里溪里抓鱼虾捞黄鳝煮给海峰吃。母鸡要是下了蛋,也都给海峰吃。为了照顾好海峰,夫妻俩没有再要孩子,海峰在他们的照顾下一天天茁壮成长,变得又健康又漂亮。

194911月,在小海峰11岁的时候。南雄终于解放了,何新达一家的苦难日子终于结束了!更大的惊喜是海峰的亲妈妈来到了白木村找寻自己的女儿!此时的何新达夫妇才知道,孩子的亲妈名叫贺怡,是贺子珍的胞妹,也是毛泽东三弟毛泽潭的妻子。

    原来当年红军长征后,贺怡夫妇留在中央苏区。在南雄党组织的安排下,贺怡来到南雄湖口长市圩生产。部队经常打仗,怎么能带个孩子呢?有一天军部领导终于和贺怡商议,由于队伍会随时开拔,得把孩子寄养在村民家里。贺怡虽早有思想准备,但还是万般不舍。最后,她也只能服从命令,把孩子交给组织安排的家庭收养。

    明白原委的何新达夫妇紧紧抱着女儿既高兴又不舍,他们也知道是时候和抚养了11年的孩子说再见了,他们教孩子叫贺怡“妈妈”,又让海峰和亲妈妈亲近。海峰很听话,走到贺怡面前,贺怡一把抱住女儿,哭了。贺怡很感激何新达夫妇,邀请他们来上海居住,但他们婉言谢绝了。

然而海峰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恩人,长大后,她还多次回到白木村看望养母、养祖母和妹妹。

1989年,沈罗田麻病逝,长市大队党支部为她召开了悼念会。赞扬了他们夫妇的不怕牺牲,抚养革命后代的奉献精神。他们夫妇俩冒死抚养革命后代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崇敬。

 

附件: